來源:中國貿易報 時間:2020-07-28
本報訊 (記者 陳璐)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改委、科技部、財政部等十七個部門共同印發《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》(下稱《意見》),聚焦中小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,從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、中小企業財稅支持制度、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制度等7方面提出了25條具體措施。
中小企業貢獻了50%以上的稅收,60%以上的GDP,70%以上的技術創新,80%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,90%以上的企業數量,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,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,是擴大就業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。而融資難、融資貴一直是懸在不少中小企業頭上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,在《意見》的各項政策中,金融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最直接、最有力、最管用,有利于減輕中小企業負擔,緩解融資難、融資貴,因而廣受關注。
《意見》指出,要優化貨幣信貸傳導機制,綜合運用支小再貸款、再貼現、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,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小微企業信貸投放。
據悉,支小再貸款是疫情期間針對與疫情相關的生產型小微企業設計的,最高額度達1000萬元,可滿足小微企業生產急需。
《意見》還提到,要健全多層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,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,深化大中型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改革,推動中小銀行、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有序健康發展,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,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,增加小微企業首貸、中長期貸款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。還要完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,大力培育創業投資市場,完善創業投資激勵和退出機制,引導天使投資人群體、私募股權、創業投資等擴大中小企業股權融資,更多地投長、投早、投小、投創新,穩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,支持更多優質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。
此前,由于金融中介獲取有效信息不足,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發展風險等原因,非金融類中小企業想要獲得理想額度的間接融資并不容易。1月7日,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十四次會議上也提到,要拓寬優質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,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實際問題。
此外,《意見》還強調,要強化小微企業金融差異化監管激勵機制,健全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長效機制,將商業銀行小微企業服務情況與資本補充、金融債發行、宏觀審慎評估考核、金融機構總部相關負責人考核及提任掛鉤,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授信盡職免責負面清單制度。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,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,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和績效考核激勵機制,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、降低擔保費率水平,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,合理確定風險分擔比例和擔保貸款風險權重,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獲得性,推動建立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。
據了解,該《意見》是對下一階段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,也為今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。
業內人士認為,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從要素投入型增長發展為創新驅動型增長,還要借助數字技術,打造“滴灌工程”精準扶持小微企業、特別是路邊攤和夫妻店。
| 上一篇:全球主權基金配置動向:逃離負收益,擁抱黃金和股票 | 下一篇:資本市場深改助力經濟育新機開新局 |